性早熟|9歲姊性早熟7歲弟生殖器僅1cm 揭父母長期忽視一個飲食習慣惹禍

兒童健康

撰文: 王明芳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2 18:00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一名7歲男童生殖器僅1cm,原因是長期用膠袋裝熱湯,進食攝取塑化劑。(iStock圖片)

【性早熟/塑膠/食物安全】儘管塑膠管制實施後,一家人叫外賣會少用了塑膠產品,然而不少人家中仍會重用食店所提供的塑膠器皿,如膠盒、膠碗、膠杯來裝熱食熱飲。不過要提防誤攝入了塑化劑,因如塑膠容器盛載食物時溫度過高,塑化劑有機會融入食物再被人體吸收。台灣有一對小姊弟發育異常,7歲童生殖器短小僅1cm,9歲姊提早來月經及胸部已發育,醫生揭發他們體內塑化劑濃度超標,原因是父母常用塑膠袋網熱湯熱食予他們食用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7歲男童生殖器短小僅1cm 

台灣腎臟科醫生陳俊宇曾出席電視台健康節目《醫次搞定》分享案例,提及一名媽媽發現7歲兒子生殖器短小,向兒科醫生求診,檢查後發現男童狀況異常,生殖器長度僅1cm,醫生進一步詢問家庭狀況,發現男童的9歲姐姐發育同樣有異,年紀輕輕乳房已開始發育和來了月經,出現性早熟。

膠袋裝熱湯塑化劑融入食物

媽媽透露,一家人居於夜市附近,她跟丈夫從事資源回收工作,三餐經常買外賣,會用塑膠袋裝熱湯外賣回家,估計塑膠袋的安全標準不足,加入食物太熱,小朋友長期食用以塑膠袋盛載熱食,一併將食物及溶出來塑化劑吃掉。

長期且大量吸收塑化劑會影響兒童發育,尤其會干擾男性荷爾蒙。(健康節目《醫次搞定》)

陳俊宇醫生解釋,長期且大量吸收塑化劑會影響兒童發育,尤其會干擾男性荷爾蒙,如男性女乳症、隱睪症及小兒氣喘都被證實與塑化劑有關。陳醫生另提到微波爐食品也帶來的風險,大多數包裝是不耐熱的塑膠,易令塑化劑受熱後釋出,繼而被人體吸收。

不過,他提到大家毋需要太擔心,像小姊弟的狀況是長期、大量接觸所累積的結果。人體吃進塑化劑是可以被排出體外,可以多喝水加強代謝。

塑膠容器安全守則

本港食安中心提及有關「塑化劑與食物安全」,使用塑膠食物容器時,應遵從生產商的指示,特別是溫度限制和在微波爐和洗碗碟機使用指示;切勿使用PVC或用料不明的塑膠容器盛載油性或高溫食物, 應改用玻璃、陶瓷或不銹鋼容器;不應使用含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的塑膠製品盛載食物供3歲以下嬰兒食用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同場加映:16款不含雌激素雞翼名單

雞翼是港人餐桌上常見的食材,不過坊間一直流傳雞翼含有雌激素,很多家長都擔心會影響孩子健康,因而選購標榜無雌激素的雞翼。TOPick曾委托本地生物科技公司「水中銀」進行測試,發現有16款雞翼不含雌激素,被評為「品質卓越」,各位爸爸媽媽不妨參考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14
+13

至於更多雌激素危害,請看:靚媽精明眼|攝過量雌激素可致癌症性早熟 16款不含雌激素雞翼名單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